企业邮局    企业邮局
 新闻动态/News
又见一泓清水入画来 “太湖美”走进3.0时代
 点击数:851次 添加时间:2016-8-9 [打印] [返回] [收藏]
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太湖,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太湖治理,从生产和生活两端抓源头,从治理和保护两手抓减污,从约束和激励两头抓推进。”江苏省委常委、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明确指出,太湖经过近几年整治初见成效,但目前太湖水质向好的态势尚不稳定,太湖治理还面临众多难题,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繁重,太湖水质根本性好转的拐点还没有出现。


  又见一泓清水入画来 “太湖美”走进3.0时代
  
  每到夏季,太湖蓝藻问题便引起人们密切关注。2016年6月中旬,尽管有关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的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,但许多人开始质疑:十年太湖治污,是否真的取得了成效?环保专家朱玫在接受权威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如果以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为分水岭,太湖流域治理已经历了两个阶段。”
  
  她解释说,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,是治太1.0时代,处于防御期,主要实施了“九五”和“十五”国家重点流域规划,部分地区水质有所改善,但总体治污速度仍落后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速度,流域整体水质进一步下降。
  
  第二阶段,2007年至2015年,治太2.0时代,实施了国家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。流域整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治理进度和污染速度已进入相持期。“十三五”开始,国家和江苏省都对太湖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,要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,为中国探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新路子。
  
  “因此,太湖流域治理进入新的阶段,是战略总攻期,进入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、建成生态文明样板工程的治太3.0时代。”朱玫说。“面对新阶段、新要求、新形势,新一轮治太工作不能再简单重复、按部就班,要谋求新办法,创造新机制,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各层面治太的内生动力,主动作为,再创佳绩。”朱玫认为。
  
  太湖流域质量通报
  
  数据便是最为有力的佐证。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6年7月4——12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。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(GB3838-2002);湖泊营养状况评价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(SL395-2007)中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。
  
  公开资料显示,2016年7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4个监测断面,20.6%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,其余断面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,其中Ⅳ类占55.9%,Ⅴ类占14.7%,劣于Ⅴ类占8.8%。与2015年同期相比,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增加了11.8%;与上月相比,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减少了5.9%。
  
  太湖全湖平均水质类别为Ⅴ类,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。太湖33个监测点,分9个湖区进行水质评价。评价结果显示:本月太湖水域7.0%为Ⅲ类,11.5%为Ⅳ类,46.9%为Ⅴ类,34.6%为劣于Ⅴ类。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显示,本月太湖25.8%水域为轻度富营养,74.2%水域为中度富营养。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平均浓度值分别为:高锰酸盐指数4.42㎎/L,氨氮0.05㎎/L;太湖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平均浓度值分别为:总磷0.069㎎/L,总氮1.90㎎/L,叶绿素a61.7㎎/?。
  
  与2015年同期相比,太湖水质类别持平,主要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浓度有所下降,总氮、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浓度有所上升;中度富营养面积有所增加,轻度富营养面积有所减小。淀山湖水质为Ⅴ类,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中度富营养;元荡水质为Ⅳ类,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中度富营养。
  
  同心共护“一湖清水”
  
  对此,众多业内人士指出,水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出在水里,但根子却在岸上,主要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。太湖人需要在同一个目标下制定共同的规则和约束。
  
  早在2008年5月,《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》批复实施,明确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:综合治理,标本兼治;总量控制,浓度考核;三级管理,落实责任;完善体制,创新机制。提出到2020年,逐步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,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。2011年11月1日,我国首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《太湖流域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标志着太湖依法管水治水进入一个新阶段。
  
  流域的关联性、整体性和复杂性,决定了太湖治理需要部门间、区域间更广泛的统筹与合作。从最初设立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、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,到进一步创新丰富的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、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、淀山湖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省市合作机制……一系列科学合理、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,不断加深流域与区域、水利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沟通、协调与合作,太湖流域团结一心、合力施策成为太湖治理的主旋律。
  
  与此同时,江苏省成立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,指导协调推进相关工作,全省数年持续开展河道疏浚、生态清淤,实施并完成东太湖治理,无锡在全国率先推行“河长制”,苏州实施古城区“活水畅流”工程……生态清淤、控藻护源、湿地保护、内河整治、退渔还湖、关停并转、招商“选”资……一项项举措,一次次行动,一点点改变,都体现着还太湖“一湖清水”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。
  
  治太非一日之功
  
  基于此,“虽然太湖已经连续8年安全度夏,太湖治理仍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,即便有再大的困难,我们也要确保到2020年太湖水质总体达到三类水平,也就是饮用水源地标准,同时将太湖治理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‘样板工程’。”在此前召开的江苏省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媒体通气会上,省太湖办副主任张利民如是说道。
  
  当然,治太工作并非一日之功,世界任何一条河流的治理都需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坚持。太湖当然也不例外。8年内,治太工作虽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,但仍任重道远。“治太是一项长期、艰巨、复杂的任务。”省太湖办相关人士指出。
  
  诚如从水质现状来看,距离治理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;从措施推进来看,部分工作效果还不太理想。张利民坦言,从多年治理效果来看,太湖边际效应逐步显现,主要水质指标改善幅度趋窄,入湖河流总磷总氮不能得到完全控制,成为影响湖体水质进一步改善的‘短板’。此外,少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不达标,农村面源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愈发凸显,蓝藻资源化利用市场渠道尚未完全打通,地方治太投入受影响等都将长期影响治太最终目标的实现。
  
  今年治太有何目标?张利民明确指出,首先是实现更高水平“两个确保”(确保饮用水安全,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)。按照“属地管理”原则,各地已全面加强沿湖蓝藻和水草打捞,坚决杜绝因打捞不力造成堆积腐烂;实施自来水厂原水和出厂水24小时连续检测,加快自来水深度处理和双源供水“两个全覆盖”,确保群众喝上安全稳定优质的“放心水”。目前,我省正制订实施太湖流域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计划,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总量。同时,落实主体功能区划,严守生态红线和太湖一级保护区制度,严把环境准入门槛。

网站管理
电子样本下载
版权所有:宜兴市裕泰华环保有限公司  咨询电话:13301533915  苏ICP备15024785号-1
关键词关于裕泰华环保:软水纯水系列、给水净化系列、生活污水、循环水回用处理、工业污水、城市污水…
关注裕泰华: